郑巧的角梳“新”梦

2023-08-20 16:01:47

原标题:郑巧的角梳“新”梦

福州日报记者 谭湘竹 实习生 林阳舟


(资料图)

生活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岐安村的郑巧从小就有个角梳梦。岐安村拥有一百多年的角梳制作历史,耳濡目染下,郑巧儿时起就对制作角梳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把制作角梳当成自己终身的事业。如今,郑巧的角梳梦不断上“新”。他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管理新销售模式,制作出的角梳质量好、产能高,为岐安村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也带动了村里的角梳产业抱团发展,将福州“三宝”之一的角梳技艺发扬光大。

材料新:牛角变羊角 美观大方成本低

来到郑巧开办的角梳工厂,从内蒙古、辽宁等北方省份进货的20吨羊角整齐地堆放在仓库中,旁边的切料师傅马不停蹄地将羊角切割成块,进行着角梳制作的第一道工序——切料。

传统的角梳是用牛角制作,但郑巧选择用羊角。“2000年开始,岐安村就选择用羊角代替牛角做角梳了。”郑巧说,当时牛角2000元一吨,但羊角已经是8000元一吨了。即便如此,他还是坚定地选择了羊角。

郑巧拿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羊角梳给记者看,他说:“羊角比牛角更有韧性,色泽、花纹也更好看。更重要的是,羊角在制作过程中更好操控,损耗率更小。尤其对于北方来说,冬天屋子里要取暖,比较干燥,羊角梳在干燥的空气下不容易变形。”

当初无心插柳用羊角代替牛角,如今还成了降低成本的法宝。“虽然20多年前羊角要比牛角贵,但现在牛角涨到了6万元一吨,羊角价格则维持在2万元一吨。”郑巧告诉记者,羊角做角梳很有优势,是牛角完美的替代材料。羊角也可以入药,厂里的边角料都会被回收,再次利用。

工作中的郑巧。通讯员 林烁 摄

技术新:不断技改提升产能

小小的角梳厂,经过几次技改后,极大地提高了产能。

将切割好的羊角料放到模具中,一分钟后,羊角料就被按压成了一个整齐的方块,几乎没有浪费的边角料。“原来没有模具的时候一块料几乎要废掉三分之一,有了这个模具按压,极大提高了材料利用率。”郑巧说。

将模具应用在压坯机上,源于一次巧合。10年前,郑巧去一个做工艺品的朋友家聊天,看到朋友家工艺品的生产线因为有了模具,压坯的时候特别精准,很少有废料。他受到启发,研究把模具应用到角梳的压坯机上,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来,村里的其他角梳厂看到了他的“新发明”,也都纷纷效仿,这项技术在岐安村推广开来。

除了压坯环节外,角梳开齿环节也引入了开齿机。“以前梳子开齿是手工做,用铁锯一个一个锯,做出来的梳子开的齿大小不一,也没那么顺滑,用起来不顺手。有了开齿机后提升了产能,做出的角梳美观又大方。”在制作角梳的多个环节进行技改后,郑巧也尝到了产能大大提升的甜头,“技改前厂里一天的产能是400个,技改后每天能生产1200个,产能提高了3倍,质量和美观度也有所提升。”

管理销售新: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技术“上新”后,郑巧发现,因实行计件工资,工人为了多做几个角梳,不少细节都没有做到位。此前,郑巧到湖南衡阳、江苏常州、四川达州等地,和角梳同行们交流后,大家一致认为质量才是角梳的生命线。于是,郑巧下决心改变有数量没质量的状况。“我们把计件工资改成按日计算报酬,严格进行品控。”薪酬制度改革后,梳子销售的利润还没有人工费用高,第一个月就亏了几万元。但回想起当初义无反顾的坚持,郑巧还是觉得很庆幸。“现在网上销售的角梳都能退换货,只有高质量的角梳才能算工艺品,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管理方式更新了,角梳的销售模式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以前都是经销商来厂里收购,由经销商把角梳销往全国各地。”郑巧说,现在除了经销商收购外,他们还尝试打造自己的电商直播带货渠道。“我聘请了一些村里的年轻人做直播为角梳带货,一个人一天至少能卖出去100个,拓宽了角梳的销售渠道。”

郑巧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大学,她选择了电子商务专业,希望以后能通过自己所学知识,帮助父亲更好地销售角梳。

“网上销售是大势所趋,这种可退换货的售后服务也倒逼我们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质量。”郑巧说,老一辈的手艺人在一线制作角梳,村里的一部分年轻人做电商带货,另一些人则当老手艺人的学徒。

“整个村子齐心协力,让角梳这项传统工艺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是郑巧的心愿。

来源:福州日报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