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用意念打游戏!脑机接口新成果,密集发布→

2023-07-08 07:11:06

柔性电极、大动物手术机器人、小动物手术机器人、高频数字脑电图机……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之“脑机智能与数字生命”分论坛上,脑接口领域新技术新成果密集亮相,引来人潮涌动。


(资料图)

大动物手术机器人 WAIC供图

上海证券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脑机融合的核心技术与突破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脑机接口是一种新兴的颠覆性技术,其终极目标是让硅基器件和碳基生命有机融合,实现生命进化的新形式和新高度,这会掀起新一轮的技术浪潮。”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科学家张旭在本次论坛的致辞中表示。

脑机接口产品和成果“竞相亮相”

在本次论坛的展示区,众多的脑机接口相关产品和技术,让人感觉犹如走进未来世界。

比如,在X会议室,脑虎科技展示了32通道、64通道和128通道的柔性电极等多款实物产品,引得不少观众围观。

脑虎科技的柔性电极 王墨璞嘉 摄

WAIC 供图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柔性电极收集脑电信号后,后端程序可以实现对脑电信号的分析,从而实现对被试对象行为的解码。

会议现场,多家公司和高校密集发布了脑机接口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比如,脑虎科技在科研成果视频中展示,完成了256通道皮层电极植入手术的2岁拉布拉多犬“尼奥”,正在进行跑步机训练,脑虎科技的工作人员通过采集“尼奥”的脑电数据,分析其运动行为,从而实现对“尼奥”运动行为的解码。

拉布拉多犬“尼奥”正在进行跑步机训练 王墨璞嘉 摄

记者还观看了一只名为“悟空”的7岁恒河猴的科研视频。今年5月,脑虎科技的工作人员训练“悟空”达到通过意念打游戏的实验效果。

7岁的恒河猴“悟空”用意念打游戏 王墨璞嘉 摄

除上述科研成果外,脑虎科技发布了2项学术成果和3项医疗临床成果,分别为帮助实现大脑神经解析与调控的“丝蛋白神经光电极”,帮助实现硬脑膜外微创植入的“类蚊口器仿生柔性神经探针电极”,以及2023年上半年与医院等合作完成的3项脑机接口植入手术。

天津大学也介绍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天津大学医工院副院长许敏鹏表示,2021年,天津大学与华为合作研制了无感视觉刺激、极微弱脑电特征的脑控键盘,并发表相关专利;2022年,天津大学实现了非侵入式的脑控鼠标,被训练者经过15分钟的训练,可以实现简单的脑控追逐目标的二维控制。

“如果能实现高效的脑控键盘和脑控鼠标,那么消费级的脑机接口产品也就离我们不远了。”许敏鹏在论坛现场说道。他介绍,脑控键盘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离散指令的输出,而脑控鼠标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连续的运动控制。

天津大学医工院副院长许敏鹏 WAIC供图

脑虎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彭雷则在现场介绍了侵入式脑机接口的3大路线:一是硅基硬质电极系统;二是血管电极系统;三是柔性电极系统。其中,柔性电极系统是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和脑虎科技共同选择的路线,该技术能帮助解决高通量、低创伤和长期在体等3个核心问题。

前景广阔 整体发展仍处襁褓期

在本次论坛的主题演讲中,多位演讲嘉宾提到,脑机接口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跨界融合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将掀起一场数字生命革命,重塑创新链和产业链。”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吴成铁说道,其中脑机接口是BT(生物科技)+IT(信息科技)领域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将改变人类与世界的信息交互方式。

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吴成铁 WAIC供图

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介绍,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级和消费级的应用场景中有许多想象空间,且有一些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脑机接口在很多应用场景中还不能实现,目前整体发展仍然处于襁褓期。

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 WAIC供图

“消费级脑机接口仍然面临两大主要的技术问题。”许敏鹏表示,其一为不自然的脑机交互方式;其二为不友好的脑机硬件形态。他认为,在实现更加自然的脑机交互方面,需要脑机自然编解码技术和脑电演进模型。在建立用户友好的硬件系统方面,则需要全集成化微型脑电采集装置和低噪声低阻抗脑电非湿电极。

论坛现场,脑虎科技面向全球脑科学家推出了脑科学开放平台,为行业内科学家和公司提供了通用脑机接口领域开源生态自主研发的软件选择。

脑虎科技推出脑科学开放平台 王墨璞嘉 摄

针对脑机接口领域国产软件缺乏的问题,天津大学等联合搭建了国内首个脑机接口领域综合性开源软件平台MetaBCI,支持脑机接口全流程软件开发,降低构建脑机接口系统的技术门槛,减少研发成本,促进转化落地。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