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陟东旭
(相关资料图)
1940年8月13日,湖北汉川襄河岸边发生了匪夷所思的一幕:一伙日军追击正在渡河的1000多名伪军,八路军却挡住日军的去路,与鬼子进行一场血战,为此牺牲了几十名战士。
日军和伪军都是敌人,八路军为何要帮伪军,其中有何隐情?
1940年春,抗战形势严峻,抗日军民迎来了最艰难的时期,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也是如此,日伪军接二连三的“清乡”“扫荡”,给新四军带来很大的损失。
这支部队的前身是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李先念任司令员,朱理治任政委,周志坚任参谋长,组建于1939年底。
在此情况下,纵队领导决定,在跟敌人周旋的同时,对伪军进行策反,给日军来一个釜底抽薪。
经过分析,他们把策反对象确定为伪军汪步青第82师的165旅旅长黄人杰。
李先念
黄人杰是湖北省武昌人,抗战爆发后,他和自己的发小许大鹏拉起了一支800多人的队伍,打出“樊湖大队”的抗日旗号。
日军侵占武汉后,黄人杰却投靠了日本人,被编入驻汉阳的汪步青伪军第82师165旅,还当了旅长。
而黄人杰的发小许大鹏,则没有跟随队伍当汉奸,而是参加了新四军,担任营长。
许大鹏向纵队领导提出,可以策反黄人杰,这一建议很快被采纳。
1940年春节过后,许大鹏来到黄人杰部队的驻地。
“兄弟,你怎么来了?”对于发小的出现,黄人杰又惊又喜。
“给你捎信来了。”许大鹏装作非常关心的样子说,“听说黄家族长将你从家谱中除名,还说死了也不让你进祖坟,我建议你事先买一块坟地。”
伪军资料照
黄人杰听了,脸色非常难看,他阴沉着脸说:“王八羔子才想当汉奸,都是我那个舅舅逼的。”
黄人杰的舅舅名叫杨经曲,湖北省武昌县人,曾经担任湖北省财政厅总务科长,宜昌警察局长,恩施县县长。
抗战爆发后,杨经曲参加了“自卫军”,其实这是一支打着抗日旗号的伪军。
这支部队的司令叫金龙章,跟日军关系很好,当时还被安排到日本观光。
临走之前,他将这支队伍的指挥权交给了秘书长杨经曲。
黄人杰的165旅和袁四正的164旅,都属于金龙章的嫡系部队。而当时金龙章到日本去了,这两个旅都由杨经曲指挥。
许大鹏听黄人杰一说,随即向正在汉阳执行任务的鄂豫边区委统战部长、豫部挺进纵队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张执一做了汇报。
张执一
张执一得到这一信息,觉得策反有望,但是关键要看杨经曲的态度。
经过调查,张执一发现了一个重要信息:杨经曲和长江局的董必武是“存古学堂”的同学,交情很深。
全面抗战爆发后,杨经曲每次到汉口出差,都要去拜会董必武。
这说明,杨经曲至少不是一个铁杆汉奸。
在边区区委与纵队召开的干部大会上,张执一介绍了策反伪军的工作进展,最后总结说:“我认为策反这两个旅有戏。”
与会人员同意张执一的分析,认为这是瓦解伪军、打击日军的良机,事不宜迟。
杨经曲
“这事还得让张执一同志去做,怎么样?”李先念说。
“保证完成任务!”张执一起身立正,斩钉截铁地说。
张执一当时虽然只有29岁,但已经参加革命14年,坐过3年牢,从事兵运工作5年,久经考验,有勇有谋,斗争经验丰富。接受指示之后,他决定亲自去会会杨经曲,劝说他弃暗投明。
“杨经曲那里可是龙潭虎穴,你此去可要多加小心。”参谋长周志坚交代说。
“放心,我有准备。”张执一胸有成竹地说。
他从部队中抽了8名枪法好、武艺强的战士,于7月下旬带着他们上路了。
到达汉阳后,张执一即首先和天汉地委书记顾大椿取得联系,向他传达区委和纵队的决定:配合张执一的工作,促使伪军反正。
张执一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冒充豫鄂挺进纵队参谋长周志坚,伪造董必武给杨经曲的书信,前去拜会杨经曲。
常言道“名不正言不顺”,张执一当时的职务是豫鄂边区纵队政治部联络部长,官太小,说话没分量。冒充参谋长的话,可以让杨经曲觉得更靠得住,让他吃定心丸。因为董必武跟杨经曲是挚友,伪造他的书信可以促使对方下定决心。
本来可以让董必武亲自写信,但是时间紧迫,书信速度太慢,夜长梦多,只能这样做了。
既然杨跟董必武是深交,伪造的书信看不出破绽吗?
董必武担任长江局民运部长期间,张执一长期在他身边工作,有把握模仿他的笔迹。
日伪资料照
对于张执一的到来,杨经曲虽然表示欢迎,但一谈到伪军“反正”的话题,杨经曲便连连摇头说:“老朽已经年近花甲,抗战已经心有余力不足了,只求家眷平安(当时杨的家眷在武汉日军敌占区,跟人质差不多)。”
“杨先生是仁人志士,20多岁就参加革命,武昌起义不久,杨先生就勇敢剪掉了辫子……先生是湖北人的骄傲,何出此言?”
“张先生别忘了这是什么地方,如果再谈这个话题,我只能送客。”杨经曲说着就站起了身。
张执一摆手说:“杨先生,我们不会久留,在离开之前,我想让你看一样东西。”说着,他掏出了“董必武”的书信。
“董必武”在信中说,你尽管反正,我们保证你武汉家眷的安全。
看了董必武的书信,杨经曲的态度有所变化。
他和董必武1905年就认识,二人是同窗,毕业之后又一道为了理想并肩作战。
抗战之后,他拜访时董必武时,对方告诉他:“无论环境再艰苦,我们不能放弃中山先生的旗帜,不能干有损民族利益的事。”
看了董必武的信,杨经曲思考后,表示愿意和我方合作。
张执一当即表示:“反正之后,这支部队还是由您来指挥,这个可以保证。”
杨经曲一听,终于下了决心,说:“好,就这样办!我立即通知两个旅长过来,商议反正事宜。”
黄人杰见舅舅做了决定,自然没有意见,他在大革命时期就是我方成员,后来虽然跟组织失联,但没有干过坏事,对回归没有障碍。
另一个旅长袁四正听说要“反正”,也没有反对。
8月13日,伪军两个旅正式举事。
晚上,伪军接到通知,要去执行特别军事行动。
借着夜色,伪军部队悄悄开拔。
经过20多小时的急行军,在次日傍晚,他们穿越敌占区,到达襄河南岸。
天汉地委已经动员老百姓,找了一百多条渡船,隐蔽在岸边多处芦苇荡中等候。
这时候,意外发生了。
164旅走到半路的时候,旅长袁四正的副官说了一句话:“旅长,新四军日后会不会跟咱翻脸啊?”
袁四正放慢了脚步,他之前曾经亲手杀过抗日干部,听了副官的话,他越想越怕,担心新四军秋后算账,便在半路上停下,转身回日军据点,拉走了一个团。
这样一来,该旅只剩下杨经曲干儿子杨瀛率领的一个团。原来的2000多人,现在只有加1600多人。
这倒不是重点,关键是这小子逃跑之后,肯定要向日本主子报信。
日军有骑兵,机动化程度高,得知消息一定会快马加鞭追击,到时候可就麻烦了。
本来张执一还打算去追袁四正,说服他“反正”,可是一想到这,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觉得当务之急是如何将大部队隐蔽在岸边,有序登船,在日军到来前渡过襄河。
袁四正脱离部队回到日军据点,慌慌张张地告诉日军大队长村田:“太君不好了,黄人杰投靠新四军了!”
村田一听大怒,立即集合日伪军数百人气势汹汹扑向襄河渡口。
前面说过,日军有骑兵,还有汽车,所以很快追到岸边。
我军准备渡河的是小船,敌人赶到的时候,队伍还没有完全渡河。
不过张执一早有防备,新四军营长许大鹏带领战士们,早就在沔汊湖堤埂排兵布阵,严阵以待。
日军赶到之后,遭到了新四军的迎头痛击。
日本大队长村田很愤怒,战斗相当激烈。
在新四军的掩护下,反正的伪军渡过了襄河,负责掩护的新四军大多脱险到了河对岸。
遗憾的是,连长张子敬等3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反正部队与原纵队第四团队整编为豫鄂挺进纵队第4支队,黄人杰所属部队为第10团,他担任团长,许大鹏任副团长。
杨瀛率领的那个团为第11团,由他担任团长,政委是娄光琦。
在反正中起了主导作用的杨经曲,被任命为支队长,郑绍文任政委,张执一为政治部主任。
这次分化瓦解伪军的事件,产生了重大影响,壮大了我军的力量,挺进纵队的艰难处境得到改变。
伪军,反正,伪军,新四军,李先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