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国强通讯员 刘艳霞
如何从个案办理中精准找出类案监督关键点,以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2022年以来,辽宁省大连市检察机关深入实施数字检察战略,以大数据法律监督联合研究中心为依托,加强数据资源整合汇聚、聚焦数据模型研发应用,从“非羁押智能监管系统”全域运行到“全流程刑事审判监督综合研判模型”等一系列数据模型的孵化应用,不断拓展数字检察监督路径,以应用数字赋能推动检察工作提质增效。
今年2月,大连市检察院在核查蒋某某贩卖毒品一案中发现,其曾因非法持有枪支罪于2016年被判处有期徒刑,但在2021年蒋某某贩卖毒品一案的判决中,并未记载其非法持有枪支罪的前科情况,导致累犯的法定情节未予认定,存在量刑畸轻的情况。考虑到毒品、盗窃等犯罪再犯可能性较大、跨区域犯罪异地审判等因素,承办检察官认为此类案件遗漏前科可能绝非个案问题。以此为切入点,市检察院重罪检察部着手构建“遗漏前科错误判决类案监督模型”,系统梳理遗漏前科类案监督线索。
依靠大连市检察院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撑,在辽宁省检察院数字办业务指导下,经过要素提取、关联分析,今年3月,“遗漏前科错误判决类案监督模型”正式上线,共碰撞判决信息8万余条,筛查监督线索200余条。筛查过程中,检察官不断拓展监督视角,在原有遗漏前科监督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了附加刑错误判决等70余条监督规则,同时与技术团队沟通实现OCR文字识别功能,将原有监督模型升级为“全流程刑事审判监督综合研判模型”,通过对判决内容的识别、加工,生成诈骗、盗窃等罪名的量刑数据库,既有效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又有助于提高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权威性。目前,该模型已筛查监督线索1800余条,大连两级检察机关联动排查,现已查实24份判决书存在遗漏前科、适用法律错误等情况,已通过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等方式进行法律监督。
数字检察战略是法律监督手段的“革命”,是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的重要依托,大连检察机关深入研究数字检察的本质内涵和运行路径,以小切口为突破点,努力构建“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法律监督运行机制,目前已经就“‘向未来’未成年人综合保护程序法律监督模型”“破产领域虚假劳动债权申报类案监督模型”等多个数据模型启动设计、孵化工作,遵循“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数字检察工作模式,一批数据模型应用效能逐步显现,大数据赋能检察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此外,大连检察机关通过设立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全市数字检察“一本账”》、召开数字办周例会等方式,在构建监督模型、培养监督人才、营造监督氛围方面一体规划,持续在释放科技赋能检察效能上谋划布局,推动“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在数字检察工作中全面发力,努力呈现大连地区数字检察的集成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