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快资讯丨歌剧演员直播走红,打造线上“新票房”

2023-04-19 19:12:21

2022年,当线下演出因疫情反复被叫停,绚丽的灯光、闪耀的舞台、深情的谢幕、热情的掌声都随之逐渐远离,湖南省歌舞剧院歌剧团开始尝试寻找新的舞台。当年4月,她们将目光转向了抖音的直播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19日,回忆起当时迈出的第一步,湖南省歌舞剧院歌剧团副团长莫娟娟说:“一方面,我们的演员需要一个舞台。另一方面,如今线上观演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事情,线上演艺是一个很明显的发展形势,我们本身也想对网络世界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 2022年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开展的各类型线上演播活动达1.21万场,线上观众人数57.3亿人次,线上收入2.43亿元。

摸着石头过河,找到最合适的直播形式

截至目前,湖南省歌舞剧院歌剧团的抖音号“湖南省歌歌剧团 芳华弦歌”已拥有近19万粉丝,账号简介上分别写着院团介绍、直播时间以及成立初衷——“传唱经典民歌 弘扬民族文化”。

莫娟娟介绍:“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直播形式是以几个女孩子为主在一起传唱经典民歌,这个形式其实是在去年六月初才定下来的。”从去年四月开始,歌剧团尝试了各种形式的直播,其中包括直播教学和分享、直播考核与招聘内容,但都收效甚微。

没有技术团队和运营团队,一切靠着自己慢慢摸索,两个月后,她们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直播形式——以女声传唱经典民歌。“在六月份,我们以女声演唱民歌这一形式的直播第一场在线人数就达到了10万人以上,那场直播涨粉量显著,音浪收入也很高,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这给了我们一个正向的反馈和继续以这种形式做下去的信号,所以我们才一直坚持往这方面走。”

在这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歌剧团让很多人都看到了湖南人身上敢为人先、敢于尝试的精神,也让更多观众看到了湖南音乐文化的源远流长。莫娟娟笑着说:“后来有人看到我们的成功案例后,也纷纷加入到了线上直播的行列中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有很多专业院团也在做抖音直播。这些都说明了我们做这件事是有意义的。”

珍惜每一个舞台,线上或线下都要诚挚以待

“别看她们唱起来轻轻松松,其实一点也不轻松,只有音专生才知道她们到底有多牛。”

“实力派出手了,不用买门票就可以看到歌唱家们的表演。”

“我现在22岁,开始喜欢听这种我爸那辈才喜欢听的歌正常吗?”

从2022年4月至今将近一年的时间当中,“芳华弦歌”带领上百万的网友走进了经典民歌的世界,或优美抒情、或荡气回肠、或清丽婉转、或欢快活跃的歌声声入人心。作为专业院团,湖南省歌舞剧院歌剧团以开放的心态和灵动的方式“触网”,赢得了众多网友的好评。

谈到第一次面对直播镜头时的情形,莫娟娟有些感慨:“一开始会有些不适应,因为在舞台上演出,我们专注于演唱好自己的作品就可以了,管好台风,照顾好观众。这里的‘照顾’指的是眼神和心灵的沟通以及精神上的共鸣。直播是不一样的,你除了要演唱,还得和公屏上的观众去互动,这其中包括解答他们提出来的问题、演唱他们想听的一些歌曲等等,这些都要及时地去反馈,相较之下这样的互动会更加生动一些。我们那时只知道一味地唱唱唱,还没习惯和屏幕前的网友交流互动。”但不管怎样,在她看来,无论是在线下舞台的表演还是面对直播镜头的演出,都需要诚挚以待。“不管是哪里的观众,不管在哪个舞台,我们都要真诚地演唱,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才能留住观众、营造口碑。”

不忘初衷,致力传承和推广经典民歌

在前行的路上,歌剧团偶尔也会听到一些刺耳的评判。“比如我们刚开始直播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发一些类似‘哎呀你们是省歌舞剧院的吗?怎么沦落到来线上直播间卖艺啊’这样的评论。”莫娟娟无奈地说:“首先一点,我们肯定是要抱一个很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样的声音,因为每个人的立场不同观点也不同,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所以我们不会排斥它不会抨击它。我们做这件事就是在给大家传递一个信号:我们想与时俱进,我们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我们只是在做我们本职该做的一些事情。”

莫娟娟认为,反复纠结某些消极的评价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作为专业院团,应该以很正面积极的形式去回应,不要让这些评论影响、动摇自己的初衷。

正如“芳华弦歌”的账号简介里所写,“传唱经典民歌 弘扬民族文化”便是湖南省歌舞剧院歌剧团走进线上直播间的初衷。把湖南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非遗文化发掘保护的同时,将它们和专业院团的演员做好衔接,进而推广发扬是他们一直想做的。莫娟娟透露,今后“芳华弦歌”还将在歌唱曲目的筛选上做更多的创新尝试,除了演唱地方民歌,还会适当唱一些网红曲目、流行歌曲、或是很接地气的广场舞歌曲。

“我们会多尝试一些网友们喜闻乐见的事物,吸引他们关注并了解我们,进而了解并喜爱湖南的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的东西在逐渐消亡一方面是大家的了解程度不够,另一方面也是其本身的创新发展不够。但是观众得有机会了解它,才能有机会喜欢它,只有越来越多的人都来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它们才会有创新和发展,才能有传承。”

潇湘晨报记者李佳美

关闭
精彩放送